當有導熱系數較大的構件(如梁、板、柱、管道及其吊卡支架等)穿過或戲入冷庫圍護結構的隔熱層時,便形成了冷熱交換的通道,稱為熱(冷)橋。
熱(冷)橋在結構上破壞了隔熱層和隔汽防潮層的完整性和嚴密性,容易使隔熱層受潮失效。通過地坪的熱(冷)橋,可使地坪下的土壤凍脹 ,危及建筑結構的安全。墻體或屋頂暴露在空氣中的熱(冷)橋,往往在其表面產生凝結水或冰霜,影響冷庫的使用和安全。因此,冷庫建筑結構應盡可能避免熱(冷)橋。對于那些無法避免而形成熱(冷)橋的構件、管道等,須采取必要的措施,盡可能減少熱(冷)橋的影響。
通常減少熱(冷)橋影響的措施:一是使圍護結構各部分的隔熱層和隔汽防潮層連接成整體,避免隔熱層與外部空氣直接接觸 ;二是對形成冷橋的構件、管道等,在其周圍和沿長度方向作局部的隔熱、隔汽防潮處理,使高溫側不致產生凝結水或冰霜。作減輕熱(冷)橋影響處理的同熱層厚度、寬度及長度,應視兩側溫差和熱(冷)橋構件的材料,以及選用的隔熱材料而有所不同。